产业集群纳入国家经济序列,国家五部门评选五类“产业集群”,河北共41个国家级产业集群

发布时间:2025-03-29 来源:河北资本
“集群经济”作为引人注目的经济现象,是区域发展的强大引擎。在地理空间上,相同、相关产业的企业高密度聚集,有力推动产业升级和区域经济增长,在经济发展进程中留下历史深刻印记 。

目前,国家发改委、工信部、农业农村部、财政部、科技部等五部门正式评选以下五类产业集群。



一、国家发改委评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

2016年,《“十三五”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》提出促进集聚发展;2019年,国家发展改革委布局建设首批66个国家级集群;2022年,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推动融合集群发展;2023年,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打造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。

截至2024年,我国共有66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,分布在不同地区、不同城市。从产业领域看,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有23个集群,高端装备领域有9个,新材料领域有14个,生物医药领域有17个,节能环保领域有3个。
河北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:石家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。


二、工信部评定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

工信部自2019年起组织实施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专项行动,采取“赛马”方式增选国家级集群。2022年11月24日,公布4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;2024年12月6日,又公布35个集群为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。至此,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已达80个。

京津冀拥有7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,包括:

京津冀集成电路集群;
京津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集群;
北京海淀人工智能集群;
京津冀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创新集群;
京津冀生命健康集群;
京津冀安全应急装备集群、保定电力及新能源高端装备集群。


三、工信部评选的中小企业产业集群

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是指依托县(区、市)或产业园区集中管理,以中小企业为主体,以特色产业为支柱,优势特色突出、资源要素汇聚、治理服务完善,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中小企业产业集群。

2022年9月,工信部印发《促进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暂行办法》,提出“十四五”期间,在全国范围内认定200个左右集群,引导和支持地方培育一批省级集群。截至2024年9月,工信部已累计培育认定300个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。

河北省17个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分别是:

安平县丝网产业集群;
玉田县印刷包装机械产业集群;
河间市再制造产业集群;
平乡县童车产业集群;
清河县羊绒及制品产业集群;
邯郸市永年区紧固件产业集群;
鹿泉区专网通信系统设备产业集群;
高阳县毛巾纺织产业集群;
景县橡塑管产业集群;
泊头市绿色铸造产业集群;
临西县轴承零部件产业集群;
唐山市路北区智能特种机器人产业集群;
安国市中药材精深加工产业集群;
张家口市宣化区岩土工程装备产业集群;
磁县循环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;
宁晋县中低压及新能源电线电缆产业集群;
枣强县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产业集群。


四、农业农村部和财政部评选优势特色农业产业集群

从2020年开始,农业农村部、财政部每年联合印发相关通知,以省级为申报单位开展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。目标是紧扣乡村产业振兴目标,坚持全产业链开发路径,培育结构合理、链条完整、聚集度高、竞争力强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。自2020年以来,共批准创建18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,2020年创建50个,2021年创建50个,2022年创建40个,2023年创建40个。

河北省有8个国家优势特色农业产业集群:

河北越夏食用菌产业集群;
河北鸭梨产业集群;
‌河北道地中药材产业集群‌;‌
河北奶业产业集群;
河北省环京津设施蔬菜产业集群;
河北省平原小麦产业集群;
河北省花生产业集群;
河北省谷子产业集群。


五、科技部评选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

截至2020年5月,我国已布局109个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(包括试点和试点培育单位)。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由科技部负责评选,这一数据来自科技部火炬中心的官方部署,其目标是通过产业集聚、协同创新和资源整合,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。创新型产业集群以高新技术企业、科研机构和人才为核心,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、生物医药、智能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,旨在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生态。

截至2023年3月,河北省共有8个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:

石家庄生物医药创新型产业集群;
保定新能源与智能电网装备创新型产业集群;
唐山轨道交通装备创新型产业集群;
邯郸现代装备制造创新型产业集群;
沧州石油化工创新型产业集群;
衡水工程橡胶创新型产业集群;
邢台先进装备制造创新型产业集群;
廊坊电子信息(固安)创新型产业集群。

这些集群覆盖生物医药、高端装备制造、新能源、电子信息等重点领域,是河北省推动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。